|
|
弱光成像的核心就一个字——光!怎么让更多的光线进入,同时做最小的妥协?为了找到最佳方案,这个问题手机行业做了很多尝试。9 i" `( }6 ^4 H' f; y+ Y' S
: k0 n8 d0 x5 E4 Z- b% U% X
0 e* v. Z- a- ^
1、最开始人们采用的方法是提升感光度,让CMOS对光线敏感程度增加,从而增加画面曝光值,但是同时电路之间的杂讯也会被放大,这就会形成噪点,后期需要经过算法进行降噪。相当于杀敌1000自损800的做法。然而在过去技术存在诸多限制的情况下是最主流的做法,包括苹果。0 {. E' d" N& B9 d* t( Z
5 P4 d E! B& t4 [( H4 H, h
2、后来随着硬件技术的突破,人们可以通过加大光圈来提高进光量,光圈其实就像水管子,管子直径细,流进来的水就少,如果我加粗管子,那么相同时间之内进来的光就会增加,但是它的问题是,光圈不是你想做多大就做多大,目前Xshot采用1.8的光圈,如果要做到1.4,体积会再增加几倍,在单反上,1.4光圈的镜头,比1.8至少要贵个好几千。更不要说对成像质量的影响也非常大。. x$ V+ E0 A$ I- {6 P! E
& o/ U) D |3 C' M( [ 3、第三种方法,是随着ISP的处理性能提升产生了新的方法,就是通过多张合成来提升画面的曝光度,把几张夜景下的照片都换算成一张,这样杂波讯号不会被过分放大,抑制了噪点。但是,由于手机要进行运算,拍照后需要等待,这对于以毫秒来衡量感受的手机来说,1秒钟的等待是巨大的成本。% S" U. l7 w4 _2 e. {6 e4 D
" ?% {3 f4 _( V 4、第四种,就是三星的ISO cell,你不是每个像素之间有串扰嘛?我给你隔起来,串扰少了,噪点就少了,但提升效果比较的有限。
. M- I0 F/ w9 r5 S9 n) w8 y _6 Q) v3 ~5 G" ^
5、第五种,就是光学防抖了,它通过延长快门时间来增加进光量。我们把相机快门想象成一扇门,你让这个门开的久一点,吹进来的风不就多了么?但问题是,这么长时间的曝光,手稍微抖动照片就花了,而光学防抖,就是通过浮动的镜组来抵消一部分人手的抖动。
" d) |: T- ?7 r& ^, z6 Y
' ~6 Y% M8 a z, h8 {* y( J5 H [1 u. O5 R$ x4 [
6 x( C5 [4 j6 d- x
$ K+ Y3 ? j. i$ Z! t摄像头模组论坛网,行业交流,分享,学习...
4 y" x% ]6 m* Z5 U# ^7 ]www.ccm99.com: X0 r1 T. E& `: 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