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智能手机发展迅猛,功能早已不在局限于打电话、发短信,摄像头也从曾经的智能手机高配变成了如今的标配,人们也不再满足于摄像头只是能拍照的状况,而日益追求高质量的拍照功能,VCM马达的出现,将智能手机摄像头从定焦转变为自动对焦,也彻底激起了人们对摄像头的热情,2014年VCM马达市场迎来大爆发。
+ Z. H; G9 @& s4 O4 m* T, r* ?$ I/ f. }. j' C
( I @" O- p' i' [4 a开马达、闭环式马达与OIS马达的优劣对比与市场占比分析$ S; N9 m$ B# g8 _* m
9 S6 ]; }% B# @* ~3 c, d& R
(一)开马达、闭环式马达与OIS马达( I8 d7 }% d0 a# s( W/ R# F
VCM马达取自voice coil motor 首位英文字母的缩写,俗称音圈马达或音圈电机。其主要原理是在一个永久磁场内,通过改变马达内线圈的直流电流大小,将电流转化为机械力,来控制VCM弹簧片的拉伸位置,从而带动透镜上下运动而达成透镜聚焦的功能,可以达到微距离移动整个镜头,改变焦距,实现清晰影像的目的。; E' k6 |5 _! n1 c% M) T9 g
* Q, t: T2 g' m- r( u- g* Q
VCM马达从功能上可分为开马达(Open loop)、闭环马达(Close loop)、Alternate(中置马达)、OIS光学防抖马达(分平移式、移轴式、记忆金属式等)、OIS+Close loop六轴马达。因为开马达受到最为广泛的应用,占据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所以人们一般直接将其称为VCM马达,而实际上广义的VCM马达则包括了闭环式马达和OIS马达等。2 |2 {9 z6 R( m7 d
" `5 l- q! z% J2 Z, ^: {; w& k
闭环式马达,即Close-Loop Motor,也有人称为CloseloopVCM。一般来说,VCM马达是需要Driver IC来驱动,Driver IC从工作原理上看,可分为开环式和闭环式,而Closeloop VCM 则采用闭环式驱动,相当于引进了检测电流,形成了反馈效应,减少了透镜来回移动的次数,从而提高了摄像头的对焦速度。
" F/ N+ ?$ P* U: {: G/ l u/ ?3 f3 @# i
OIS是Optical Image Stabilization(光学图像防抖稳定系统)的简称,也被称为OIS光学防抖,过去只用于数码相机,现今已经成为了手机摄像头的热门功能,是通过物理技术来是实现镜头与机身产生抖动方向的补偿,使拍摄画面稳定。OIS马达在制作上需要在原来VCM马达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可感测手抖的陀螺仪,陀螺仪可将相机抖动的角度测出,系统再根据其导致图像的偏移量控制镜头相对于图像传感器平移方向相反的偏移量,从而将图像偏移抵消掉。
5 Z2 d3 Q. P9 H* X: Q, m) |- Z$ q9 R' t5 o
(二)三者的优劣对比
( p- s* N1 k+ X# a3 A) D, D5 M1 z# H! n& M
三种较为人知的马达各有其优劣,具体的分析对比见下表:
7 Q2 r8 e0 F1 h: p+ Z7 q
$ {& [7 d W) i* d1 S! {1 a5 L( L | | | & B# {3 J( x0 t) T: \
" `1 V |$ W. n7 C
开马达 | 1.实现自动对焦功能 2.技术成熟、稳定 3.结构简单、体积小 4.人工成本、材料成本都相对较低 5.匹配性强,基本可以与所有镜头匹配。 | 1.对焦耗时长 2.比较耗电 3.定位点不够精准 4.性能一般 | 3 i8 e3 a7 x# y8 m1 Y
$ F, P# H- J2 Y- d/ K+ `
闭环式马达 | 1.对焦速度快 2.对焦精准度较高 3.功耗较低 4.成像效果更突出 | 1.技术尚未成熟,掌握在少数厂家手中 2.制作复杂,生产难度高 3.软件兼容性差 4.良品率低 5.价格较高 6.会有震动噪音 7.用户体验不明显 |
. I' l0 T, i* Z( d1 \
! u! k4 ]. t' e2 F: k" H4 ^$ t4 Q' A6 Q! { n
OIS马达 | 1.具备防抖功能,稳定拍摄 2.成像清晰,抑制噪点 3.提高在暗光环境下的拍摄质量 4.可增强画面的亮度,优化暗部细节 5.支持长曝光环境下拍出清晰图片 | 1.资源紧源、技术欠缺 2.制作工艺复杂生产难度大、良率低 3.成本价格高 4.对焦速度滞后 5.功耗大 |
4 b9 n% S0 T8 f @- q* o: w1 |
D3 y) D% l, ]3 @. z- J2 G(三)市场占比分析7 u: {( {7 N8 A, ~- G& ] u
$ }& p, b4 H: o" Z: N$ z+ ?
研究数据显示(详见图6),目前VCM马达市场上,普通的VCM马达(开马达)的占据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高达80%,闭环马达占有的市场为6%,虽然OIS极受热捧,但目前其只占有了3%的市场,而其他类型的马达则共同占据了11%的市场。! W( d8 `: ~2 \3 q# n3 P- L* e
) y/ g7 [8 i* j; ]8 f F$ n( {由图中可以看出,虽然闭环马达和OIS马达都受到极大的关注和追捧,但VCM马达的市场依然是开马达的天下,以80%的市场份额占有主导地位,说明闭环马达和OIS马达在量产量销方面的确存在着问题,从另一个角度看,则表明了闭环马达和OIS马达都具有极大的市场潜力。
8 D! i3 n0 Y+ o F6 r0 c& H A7 w+ A9 X* @6 I% o9 j8 ]* V2 `' N. g! y. @. S
另外,除了开马达、闭环马达、OIS马达,其他类型的马达共同占据了11%的市场份额,比闭环马达和OIS马达的市场总和还要大,则可说明VCM马达市场上的并不只有这三者,它们默默无闻却也贡献了一部分市场,或许它们正是长尾理论中的长尾,/ @* ^. T' x# J! s$ Y
- t9 f0 D$ o& r/ x5 x4 h
(图6:中国VCM马达功能分类市场分布图)
! ^* T$ |# z! [1 Z; c# q9 y
5 ?: z* F4 O7 {
& ]1 C5 d: p2 `' N% a4 K$ H4 j/ g2 I2 r) T& L2 a% p' y
9 h+ a9 F: \9 H9 [4 C三者的品牌使用情况 2 a) _" X2 g7 j" j& |& ^% d" R- u- p
/ \5 L1 K5 }3 L* r5 t( ^5 U
开马达目前来说,是使用最为普遍的摄像头马达,国内的低中高端手机都基本有开马达的应用。8 } X; c9 g6 c! F& R
1 p% A6 G2 w& ]& ~: L- x/ n7 F至于闭环式马达,则随着三星galaxy系列打响战鼓,三星是全球第一个应用闭环式马达的手机厂商,三星galaxy S4也因搭载了闭环式马达而受到了极大的关注。而国内第一个使用闭环式马达的手机厂商则是vivo,2013年年底vivo 发布了年度旗舰机vivo Xplay3S,vivo Xplay3S成为国内第一部搭载闭环式马达的手机,该手机上市后,闭环式马达更加受到了追捧。接着,三星依然是闭环式马达的热衷者,接下来的Note3和Galaxy S5都还继续用了闭环式马达。0 K( k V$ A# T
5 F9 m' a$ W+ f 而vivo也在Y20上用了闭环式马达。除了这两个国内外的闭环式马达使用先驱外,还有另外三个国产手机品牌采用了闭环式马达。TCL idol X+ 、联想vibe z、中兴天机Grand Sll LTE这三款手机也均配备了闭环式马达,而且市场反响都还不错。总的来说,闭环式马达在国内还是被应用于中高端的机型,显得有点曲高和寡。0 _3 l, g* e% a9 l& {9 h
. }5 Z/ B* Y$ f3 N
1 B" |) v4 w! T+ O3 L% U
8 C7 p4 M1 Z6 P7 g9 U OIS马达也不是新鲜的事物,早在2013年底,中兴努比亚就率先推出了国内首款搭载OIS马达的手机——努比亚ZS5。国外甚至在更早的时候就有谷歌、HTC、诺基亚等手机品牌尝试把OIS马达整合到手机上来。但是,真正引领OIS马达举旗进军的是2014年9月苹果公司推出的5.5英寸的iPhone6。苹果公司作为手机品牌的领头羊,几乎每款手机的推出都会引起极大的关注,其手机的新配置就如方向标一样在行业内引领潮流,但当然,也需要其配置真的是消费者所需要的、期待的,才能恰逢其时激起千层浪。
' S- X& W' |! l1 @* ]; d
5 l3 `; S4 @/ t% Q6 z4 N: ? 而OIS马达,也正是因为苹果的恰逢其时,正式挥旗呐喊。除了iPhone6 plus,中兴努比亚的新旗舰Z7,也沿用了OIS马达。而三星在MWC大会上发布的双旗舰Galaxy s6和Galaxy s6 edge两款手机都搭载了OIS马达。在国内,除了以拍照功能为最大卖点的中兴努比亚Z7外,国产互联网手机品牌小米在2015年3月9日发布的小米 note使用的也是OIS马达,小米之前做的都是中端机居多,但小米note是其向高端机进军的一个转型机,它选择使用OIS马达,其实也表明着OIS马达是马达市场的一个发展趋势。但是,由上面的手机品牌我们可以看到,搭载有OIS马达的几乎都是大品牌、高端机,而目前为止,OIS马达还是高端机产品差异化的配置,要走进寻常百姓家,OIS马达还任重道远。(来至摄像头观察)& ]3 p6 ]+ y* s5 d% f% W: z- D% E
2 i7 n8 r+ p) R9 ~- N8 V* 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