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845|回复: 0
收起左侧

2014年手机发展趋势论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0-30 16:29: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欧阳 于 2013-10-30 16:46 编辑

明年手机在硬件竞争方面是否还有创新的空间?
手机企业如何做软硬件整合?
“互联网”手机到底怎么做?
手机价值的定位与品牌效应
可穿戴设备能不能做?
   2013年9月可以说是手机行业的一大收获季。包括魅族MX3、小米3、OPPO N1、iphone5C/5S等在内的一大批一线手机品牌均发布了旗舰机,其中除IPHONE外的国产手机无论在软硬件、工业设计上都达到了国际一流的水准。不过在9月手机业的繁华背后,也暴露了一些问题。一方面硬件竞争已经逐渐达到了极限,就连中华酷联这样的厂商在硬件竞争中也逐渐显露疲态;另一方面手机厂商努力通过软件优化来实现差异化,但是这种尝试越来越艰难;对于中小厂商来说,红米的高配低价对他们形成了巨大的压力,生存环境越加恶劣。此外,9月发布的手机普遍延后数月才能正式量产,只有苹果可以保证在发布的同时量产。
   对于未来手机怎么做,业界也有不同观点。明年主芯片是继续走多核还是64位路线?硬件竞争是否会持续?移动互联网延伸了手机的营销模式,也将手机从单纯卖硬件的工业时代带入卖软件、服务的入口平台模式,移动互联时代该怎么走?
  
明年手机在硬件竞争方面是否还有创新的空间?
   硬件竞争明年我认为会“理性回归”,不会像今年这样。 今年一个趋势是屏越做越大,另一个是多核大战。明年这种现象不会延续,因为从消费者角度,所有产品一定要回归到消费需求。 从屏的大小,我个人觉得超过5寸用起来就不是特别舒服。另外屏的分辨率现在做到2K了,其实也没有必要。看这个分辨率基本上720P/1080P(对人眼来说)已经是极限了。另外从芯片核数上来说,我体验了双核、四核、八核(三星S4),从用户体验上来看差别真的不大。刚才提到说软硬结合,我觉得硬件如果要有突破,首先要解决待机问题。 我认为明年在技术方向上首先电池要有所突破,让大家摆脱移动电源。另外苹果的指纹技术,这个东西其实是有意义的。手机从长远来看是手机钱包,移动支付一定要解决安全性的问题。指纹识别不只是实现支付的安全,软硬结合在移动支付方面一定大有可为。 至于64位芯片,我认为不会很快爆发,智能手机最大的问题是提供海量的应用。而目前的软件大部分都是在32位的架构下面做成的,IOS7刚上的时候很多软件崩溃掉了。所以这个会逐渐过渡,不会爆发性的一下子转到64位。
   
百分之百手机市场总监王苏娜:手机这么多年,无非是小屏变大屏,芯片功能不断升级换代。有点像PC时代。但是硬件是否真的是消费者最关心的东西呢?我认为不会的。(我们认为)未来一定是走细分市场,不是说一个手机可以像苹果、三星一样适合所有人群。(从年轻到年老) 比如三星出了柔性屏手机,出了可穿戴设备,其实未来就是针对个性化的需求。其实现在的手机从外表上看去已经千篇一律。 比如美图秀秀手机的最大卖点就是自拍,但是在互联网上可以引发许多的预定量(先不讨论是真是假),但是它至少吸引了一部分爱美、爱秀、爱分享的女性人群。未来在软硬结合方面一定是一大趋势,手机毕竟是一个入口,都是跟生活紧密相关。而软硬结合一定是回归到生活方式。
个入口,都是跟生活紧密相关。而软硬结合一定是回归到生活方式。

百分之百手机市场总监王苏娜
百分之百公司从2006年10月成立。之前专注于做运营商B2B直供,2012年开始正式进军移动终端产业。我们推出了互联网手机,包括100+个性定制手机,针对年轻的大学生群体、白领群体做细分化的定制。追求时尚、个性,在年轻群体中呼声蛮高的,未来我们也会推出针对不同市场的细分市场定制。


沃特沃德科技十二事业部总经理焦玉海:
从硬件创新角度来看,主要还是要看行业的领导者。    苹果最近发布的5S,带来了两个硬件上的创新。一个是指纹识别(苹果不是第一个用,但吸引了业内的关注);一个是64位移动芯片。我认为业界下一步会优先跟着上64位芯片。 至于指纹识别我认为不会成为特别主流的硬件趋势。对于苹果来说,64位之后在硬件上创新也很少。高通64位芯片出来后,苹果没有更高的硬件来讲后,所以回过头来做大屏。 至于曲面技术,我认为暂时还不会普及。因为屏可以曲面,但是PCB板不行。所以手机要曲面比较困难,但是电视可以。电视做成曲面的好处,比如我们离电视远的时候,可以做成视角均等。而且产业链不成熟。我认为曲面的屏未来用在可穿戴设备上会比较适合。

沃特沃德科技十二事业部总经理焦玉海
TCL通信高级产品策略经理彭湛:硬件方面还是有可以突破的。比如G-FIVE的一款手机后置1800万摄像头,插值。最近爆出来的金立、OPPO都有在1444*2560的分辨率。还有LG和三星争相发布曲面手机。 加上未来手机的TP更薄、材料更新、In-cell/on-cell还未普及,所以硬件上还是有很多点可以突破。 不过小米可以整合以上最顶级的硬件配置,但是价格做到很低。我们也可以实现这些硬件,但是卖不了这个价格。而且对于很多中小厂商来说,在质量把控方面可能还不如小米3。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我们这些厂商来说)拼硬件是没什么意义的。当初我们做了Y900和P600(MT6589),但是发现我们最先上的硬件,还是没有联想卖得好。所以时间点很重要,产品也要做精。 最后爆个料:MTK的64位已经在规划了,但是时间表还不清楚。当然MTK也有可能Delay!

手机企业如何做软硬件整合? TCL通信高级产品策略经理彭湛:    软硬结合方面,我不认为现在包括小米、魅族等做的ROM能决定产业发展方向。真正能决定的是Google Android系统的发展,比如WIFI Display、热点共享这些由系统厂商来决定。至于小米的MIUI怎么做也是基于Android的东西。 小米所谓的软硬件结合的目的是为了抢入口,而且(小米也有能力通过入口来变现。)

TCL通信高级产品策略经理彭湛
百分之百手机市场总监王苏娜:   软硬件结合方面,我们跟百度有很深层次的合作。我们去年年底推第一款手机百度云100A,到现在推100+,从去年12月到今年10月,已经迭代了30多个版本。所以我们需要百度配合我们更新ROM包。 软硬件分工肯定是有必要的,分工之间双方一定要紧密结合的。如果能达到左手和右手一样,如果跟合作伙伴处于很商业的合作,这样的意义性在未来其实是不大的。
TCL通信高级产品策略经理彭湛:
  软硬结合的核心竞争力,各厂商要自己把握。我们之前TCL已经与乐蛙合作,这种东西本身就是分工合作。之前很多软件的东西TCL内部自己做,竞争非常激烈。我们也知道中华酷联很多软件都是外包定制的,后来我们也跟乐蛙以及一些商城有合作。 但是从现实的角度讲,软硬件要花想做到小米、魅族这样,一个要耐得住亏损,第二个要舍得花钱。所以TCL学的是三星这种,我们的优势还是在产业链这一块。

“互联网”手机到底怎么做? Innos 唐非凡:   我们一直在反思,Innos做的到底是不是互联网手机?此前其实也有很多人去质疑小米,小米到底算不算互联网手机?真正的互联网企业靠什么赚钱?(广告、游戏、软件服务)所以小米到底算不算互联网手机呢?他还是通过卖硬件来赚钱。真正的互联网手机应该靠服务、内容、价值来赚钱。 我们公司从赚钱的角度发展得还可以,OEM业务今年已经做到7亿美金的营业额,目标是10亿。但Innos品牌从去年9月份到现在没有推出新产品,在国内市场停摆了一年时间。我们刚开始出来的定位和百分之百有点像,针对大学生群体,我们也通过网络、各种宣传。我们也在学校做了很多线上线下活动,知名度上来了,销量没上来。 我认为我们的产品应该没有太大问题,业界的朋友和消费者对我们的产品还是认可的。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思维、思路。当时我们虽然那样做了,其实做的时候不是做一款产品,要做的一套模式,把手机以互联网的方式送到消费者手中。 我们也开始检讨自己,刚开始我们以为自己在做互联网,后来我们学到了一些经验和教训。后续我们可能会做真正互联网的品牌,未来要考虑,是不是手机本身真的可以不用赚钱?
百分之百手机市场总监王苏娜:
   评价是不是互联网手机,我们认为有没有这个互联网基因?有没有用互联网化的方式去做产品、供应、渠道、营销四个环节?缺少任何一个环节都算不上互联网手机。    其实百分之百一直是有互联网基因的公司。我们成立前6年都是做互联网B2B小额直供平台,我们掌握了运营商的渠道,线下门店渠道,我们可以压薄分销商的成本。现在我们的百供网的交易额已经达到百亿规模,包括平台、渠道、销售都有。这时候我们就想到,要卖自己的产品。    我觉得在小米第一代的时候,算互联网手机,因为有MIUI、核心粉丝、硬件产品。但是当批量做硬件的时候,小米已经是传统厂商了。现在小米也做运营商定制机,中国销量57%都是运营商定制机,我们知道的大品牌都会走运营商定制,这也是未来中国手机发展的一大方向。   我们现在跟京东、运营商、百度等合作,我的硬件可以不赚钱,但是利用到所用资源。比如百度会给我提供流量,京东给我提供广告位置。相信到11月中旬的时候,大家会很清楚我们在互联网的布局。我的营销花的成本其实是很少的。(包括关键字、广告Banner都是百度免费提供的)

手机价值的定位与品牌效应
小米凭什么值这么多钱?
至真至简手机创始人何庆军:   我们首先来看小米为什么值这么多钱?首先资本市场看问题的角度和消费者不一样。消费者看的是现在的收益,而资本市场看的是未来的收益。资本市场对企业的看法不是说你今天去开个工厂,你就值10个亿。可能今天开个工厂一个月亏三个亿,但是三年之后一个月赚100个亿。资本市场选择的肯定是不可被复制的模式。 小米的估值从目前来看,高不高?在20亿美金进来之前,估值肯定是高的。但是在20亿美金进来之后,运营资产已经达到200多个亿了。现在的估值相对于200多个亿的运营资产来说,一点都不高。所以小米具备的再次融资的能力已经非常高了。 另外谈一谈小米期货的问题。我一直觉得期货是深圳的手机公司攻击小米的一种手段不是事实。因为每个做硬件的公司最佳目标是库存和销售达到动态平衡,甚至能达到产品出来马上清空。如果小米在最初每个月备货100多万台,但是市场上需求量是500万台,那么大家都会骂它期货。但是如果它准备1000万台,但是卖不出去,虽然没人骂,但是就赔本了。 我们也看到小米不是第一家这么做的公司,其实行业都是提前一年做产品发布,当年金利来也是在国内狂砸了一年的广告,才开始建设渠道。所以企业做不做期货,是好是坏,市场会给出结论。

至真至简手机创始人何庆军

可穿戴设备能不能做? ESMC Johnson: 第一波叫得欢的不一定是卖得好的,细分的有运动需求的产品可能第一波能挣到钱。还有一些礼品市场。第一波有关系、有渠道的产品可以赚到钱。 第二波要看苹果怎么定义产品,这一波起来后山寨就会起来。 第三波接近成熟期,大资本就会进入。比如中华酷联会在观望之后进入,他们有品牌号召力。玩到最后都是大玩家,这也是一个入口。 最后非常成熟的时候,就是百花齐放,会有各种细分化的产品。后面的很多云服务和软件平台必须大公司来做,小公司可能没有能力去做这个。

ESMC Johnson
   可穿戴在第一波的时候用户体验一定是不好的。但是没有关系,白牌平板电脑第一波的时候体验也很差,根本无法跟IPAD相比,主要也是走礼品市场,做平板的人自己是不会用的。但是随着软硬件的提升,现在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会掏钱买平板了。   包括蓝牙音箱也是,到现在为止还找不到真正用户特别需要这个,但是仍然有这么大的出货量。(因为单价不高,很多是冲动消费)   所以可穿戴要起量,第一个单价不能高,第二个体验要起来,第三个产品形态要成熟。(国内厂商的优势)第四需要有类似MTK这样的供应商来整合、引领产业链的发展。   先进入者有先发优势,至少可以把供应链理顺,供应链和市场也是相互促进的关系。(比如当年的平板市场起来就受到芯片厂商的影响)你不做,供应链就起不来,产品体验不好,市场就起不来。   做了,产品体验提升了,市场就起来了。当形成一定量后,反过来市场会推动供应链平台的发展,推动生态系统的发展,最终形成良性循环。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朋友

本版积分规则

在线客服

客服电话

欢迎来电咨询

188-9985 8350

微信关注

手机APP程序:
扫码下载访问

微信公众平台:
摄像头之家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摄像头小程序

返回顶部

QQ|站点统计|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摄像头模组论坛网 ( 粤ICP备18155214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2001-2013 Comsenz Inc.